
类别:服务 发布时间:2025-04-23 09:02:15 浏览:9 次
何为“宝”?《说文解字》云:“宝,广东珍也。广东”本义为珍贵之物。广东
在南粤大地,广东先辈以大地为琥珀,广东山林为锦鳞,广东万物入眼帘,广东窥一斑而知岭南宝库。广东在葵乡山野,广东明代李时珍实践而知“今天下以广中(新会)采者为胜”,记于《本草纲目》之中;在石龙江畔,清朝江世琳尝味化州所产橘红,在《橘红辨》中写下“人皆宝之”;在春州山林,近代药学家陈仁山遍查百草,在《药物出产辨》称砂仁之物“产阳春为最。”
古往今来,广东三宝,惟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能胜之。
从左到右依次为春砂仁、化橘红、新会陈皮。
春华夏盛,秋实冬藏,易逝的时光在广东三宝中铭刻永恒璀璨:百年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点柑成“金”,代代传承打造百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61亿元;热水杀青、利刃开皮,上百年传承的手工技艺让化橘红“青春永驻”,2024年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十二道古法烘焙工艺传承百年,让春砂仁“独一无二”并远销全国各地,享有“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盛誉。
三味入匣,福满归家,广东人的至礼,惟广东三宝。
4月15日,南方农村报社将正式推出“广东三宝”系列产品,一盒福匣集纳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三类宝贝。这是一家广东农业媒体对全国人民的回敬,通过60多年深耕农业行业、上百名专业记者一线调研、全国各大产区优选道地之材,打造“真产地、真年份、真品质”的岭南至宝。
乙巳蛇年,广东三宝为您的健康而来,让您如获至宝。
品三宝
用味蕾探索岭南风土
“入粤五日,味蕾千百重。”地方食材的滋味,既是篆刻在街坊记忆里的一日三餐,也是化育世间万物的故乡风土。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吃了陈皮雪糕、陈皮排骨、陈皮番茄,味道不错,会有一股淡淡的柠檬香。”2024年10月,来自法国的欧先生和家人在新会的陈皮村首次品尝新会陈皮美食,惊叹于陈皮从入药到美食的完美转变。
新会陈皮。
味蕾的变化,来自时光荏苒。新会陈皮在不同陈化阶段的香气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据了解,新会陈皮在初期陈化阶段,柠檬柑橘香扑鼻如少年,三载沉淀渐显木质药香似中年,十年窖藏蝶变为醇厚陈香若智者。
在炮制过程中,自然风土成为了打开陈香的密钥。因新会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让陈皮油室饱满、芳香浓郁。味甘、辛、醇的新会陈皮,能提升食物的鲜美和香味,还能巧妙地去除异味。
从天赋风土到技艺传承,岭南儿女从没放弃变革与重组,谋求长久赓续,代代相传。
对于广东三宝中的另一宝——化橘红,药膳之用,千年至今。茂名化州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2℃至23.9℃之间,全年光照超1800小时,年降水量达1865毫米,且拥有独特的礞石土壤,让化橘红拥有苦后带有明显回甘的特点,被誉为“南方人参”。
化橘红片。
在两广地区,对化橘红有广泛的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煲汤、炖肉、入菜或以传统方式制作饮料、糖果、蜜饯果脯和糕点等。2024年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后,化橘红精深加工产品已达到150多种,涵括药品、饮片、保健品、茶、酒、饮料、果脯、香料等,目前还致力于开发化橘红精油、颗粒剂等深加工产品。
在昼夜温差显著的阳春,68.37%的森林覆盖率成为了春砂仁的“天然温室”,林下春砂仁肆意生长,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因具有养胃暖宫、补肺益肾、理气安胎等功效,春砂仁被当地人用作烹饪佐料。唐代《药性论》中已有记载,称春砂仁为“缩砂蜜”,且从波斯国少量进口,多作为香料使用。后因阳春牛瘟,当地人发现其对人的胃肠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便铺开引种,用于药膳。
如今,当游客到阳春旅游,会发现春砂仁的身影随处可见:街上店铺卖春砂仁蜜、春砂仁茶、春砂仁酒等加工产品;饭店餐馆主营春砂排骨、春砂鸡、春砂鱼、砂仁鱼饼、砂仁汤等特色菜肴。每一位阳春人,都会认为春砂仁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瑰宝,也会为他们拥有春砂仁而感到自豪。
品味广东三宝,每一丝撩动味蕾的滋味,都是岭南风土化作的故事:品尝新会陈皮,三水融通、三山环绕的葵乡如现眼前;尝过化橘红,仿佛随万亩化橘红花香漫过鉴江和罗江;咀嚼春砂仁,“阳春三月”无限绿意萦绕脑海。
品味广东三宝,从此开启探索岭南风土的味蕾之旅。
鉴三宝
一宝遇见“一段古”
作为从乡土大地“长”出来的产品,乡村“土特产”与大地山川、人文历史,总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在化州,四川人范祖禹是男女老少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
据说在北宋时期,精通史事的范祖禹,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来,他因刚直不阿的性格得罪奸臣,被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流放至宾、水、贺三州。宋元符元年(1098年),他被贬到化州。
长途跋涉后,范祖禹不幸患上了咳嗽、气喘的顽疾。到达化州后,一天早上,他习惯性地泡茶饮用。奇怪的是,那天他感觉身体特别舒坦。半个月后,他的咳嗽基本痊愈。他猜想这与井水有关,亲自到井边查看,发现井中飘浮着许多小白花,取井水细品,顿觉有股奇异芳香。抬头一看,只见井旁有两棵似橙似柚的树正盛开着白花。
北宋官员范祖禹。
经多方问询且查阅了大量有关南方植物类书籍,范祖禹弄清井水旁的树是化州橘红树。随后,范祖禹将橘红花、果送给一些咳嗽、水土不服的人泡茶服用,收到了化痰止咳、健胃行气的功效,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史称“范公识橘”。到明末清初,化橘红的药用效果传入宫廷,列为御用药物。其时,从开花到结果,官府派兵守护,亲信亲点果数,逐一编号,并有脱落须拿到官府注销。然后每年收获季节按例上贡朝廷。
八方迁徙,四海流变,分与合,聚与散,载浮载沉间广东三宝跨越千年,留下篇篇不朽美谈。遇一宝,如见一城过往与如今。
在新会,每一名从业者都熟知,“广陈皮”的得名要归功于南宋时期的黄广汉。宋理宗年间,黄广汉的夫人米氏因为知书达理、通晓医术,应诏侍杨太后前后四年。这期间杨太后得了乳疾,御医们都束手无策。
为此,黄广汉采用了在新会一些特定地方栽培的一种柑橘(如今的新会大红柑),以特制之法制成了药材陈皮。他将这种陈皮交给夫人米氏为杨太后医治,慢慢地治愈了杨太后的乳疾。当杨太后问及这种药材的来历时,米氏以她老公的姓名“广汉”中取“广”字作为这种药材的姓名,称“广陈皮”,以区别于别的地方的橘陈皮。自此,新会陈皮开始被称为“广陈皮”。
古时,新会陈皮已是治疾利药。
在阳春,春砂仁的传奇故事是源于一场牛瘟。很久以前,阳春遭遇严重的牛瘟,全县范围内的耕牛纷纷病倒,唯独蟠龙金花坑附近的村庄幸免于难。当地的老农民们对此感到非常好奇,于是他们询问当地的牧童。牧童是个傻子,嘴里只会嘟囔“牛儿快吃草,牛儿长高高。”老农们意识到草的作用,跟随牧童来到金花坑,摘下几粒果实放入口中,瞬间感受到一种香、甜、酸、苦、辣的气味冲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畅。后来大家发现那些受了风寒引起胃脘胀痛的人服用了这种草的果实后,病很快就痊愈了,于是广为药用。
春砂仁。
乡土里的非遗,岁月里的故事,一宝遇见“一段古”。南粤世间尽融于三宝,广东三宝是一场岭南历史与你我的告白仪式,以古法珍宝把每一个故事娓娓道来。
送三宝
留存永恒的岭南福气
礼者,天下之序也。对于华夏儿女而言,礼是文明对话的基石。
在广东,手信文化深刻在每一名岭南儿女的DNA中,登门做客捎手信,临走叮嘱带手信,深知“礼尚往来。”手信,是广东人的礼,能具象化为一枝花、一斤水果等。
广东三宝,是广东人自己的手信,因为留存着永恒的岭南福气。
产于新会的新会陈皮,有别于其他地区陈皮,“新会种(zhǒnɡ)、新会种(zhònɡ)、新会陈”是其最鲜明的道地特征,百年惠泽北纬22度的阳光,滋润于山川河湖,把天地福气锁进橘皮之中,成就“独一无二”。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是广东人对于全国人民的祝福,以清澈的琥珀汤,念及你与我的岁月沧桑,洗涤一切疲惫与烟尘。
在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中,中国社会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形成人际网络。礼,恰是这一网络的重要黏合剂。
在化州,化橘红常被用作过年的手信。在传统观念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而橘红则象征着团圆、幸福。送化橘红,就是送吉祥、送健康,让亲朋好友感受到关怀与祝福。生于化州自然风土的化橘红,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积、润肺解毒等多种保健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绝佳选择,饱含自然时光对于岭南儿女的祝福,无论是送给父母、朋友、亲人还是领导,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产地和工艺决定了春砂仁的品质,所有产品都是我们用心之作。”阳江市非遗金花坑春砂仁烘焙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谢冠在推荐春砂仁时曾动情说道。三清、三烘、三焙、三熏,经历十二道复杂工艺的春砂仁,凝聚阳春人民的心血,也是阳春送给四方的养胃护胃珍宝。在阳春,每一位从业者都将春砂仁视作“粒粒黄金”,对品质要求极高,用心用情制作臻礼。
以广东三宝为手信,赠送的不仅是优质农产品,也是与岭南儿女共享那份南粤大地的百年福气,这不仅诠释了广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集体想象与实践智慧,更在“三宝入怀”中凝聚同心同向、开拓进取的前行力量。
今年,我们送您广东三宝,把天赐的恩宠赠予您,把岭南的福气赠予您。
撰文:韩安东
设计:莫淑霞
来源:南方农村报